八关爱

关心八方,守护出行

山南限号2022年2月最新限号时间走,去墨脱

青藏高原

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存在:

从卫星视角俯瞰,

它以巨大的高差,

坐落在四周的盆地、平原之上,

像一个巨大的诺亚方舟,

游弋在海一样的欧亚大陆之南。

高山簇拥高原

青藏高原既是一个独特而独立的地貌单元,

又是一个由一系列的高山山脉围合的巨大闭合空间。

周边拔地而起的雪峰绵延,山高谷深,

高原内部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。

从高空俯瞰加查县与桑日县交界的拉康巴峰与达古峡谷 摄影/谢罡

青藏高原的闭合来自山脉的阻隔:

高原西南紧倚喜马拉雅山脉,

西部的喀喇昆仑山紧连帕米尔高原,

北部腹地的昆仑山脉处和外侧的阿尔金山脉、祁连山脉

给高原加上了“双保险”,

东边的横断山区以“横断东西交通”而闻名于世。

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和冰川 摄影/林非

高原内部,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。

由北而南依次分布着

昆仑山—巴颜喀喇山、唐古拉山、

冈底斯山—念青唐古拉山等。

这些大致呈东西走向,

两组山脉之间以盆地、河谷等相间,

山脉紧凑,盆地、河谷开阔,

它们共同成就了青藏高原的雄伟、辽阔和壮丽。

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汇流处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 摄影/谢罡

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、怒江、雅鲁藏布江。。。

一条条源自冰雪高处的水流以至柔至刚的力量,

在高原和群山中左冲右突,切割着坚实的大地,

雕刻出一道道深深的河谷,奔腾而下。

山南市扎囊县桑耶沙丘 摄影/谢罡

百转千回高原路

从不同方向延伸过来的高原之路,

跨越地球表面最为崎岖的地貌,无比险峻。

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,西藏竟还没有一条公路。

那时由内地运往西藏的茶叶、瓷器、绸缎和日用品等物资,

要从四川的雅安、青海的西宁和云南的大理

通过崎岖山路以牦牛、骆驼甚至人工驮运,

往返一次往往需一年之久。

沉静的羊卓雍错

与山地之上的蜿蜒道路相映成趣 摄影/林非

今天,从川藏、新藏、滇藏、青藏四个方向、

多条陆路进入西藏的国道,更多的高速正在修建之中

高原之路,艰险又迷人

是风景天堂,有着层次最丰富、形态最多样的景观,

越高山、见雪峰、穿峡谷、越荒原,

跌宕起伏、蔚为大观。

入藏的公路,南北向的青藏线——109国道,

穿越柴达木盆地、可可西里、昆仑山、羌塘高原直抵拉萨,

穿越永久冻土地带,

是在上世纪50年代筑就的高原生命线。

青藏线沱沱河大桥,

万里长江从这里向东而去,百转千回、奔向东海。摄影/林非

东西向,有318、317国道,

从四川盆地向西穿越磅礴的横断山脉,

翻山越谷、是茶马古道之上的物流大通道。

沿着喜马拉雅山北麓大体呈西北—东南向的219国道,

从广西的南海之滨贯穿云南、西藏、新疆,

两万里风光无限。

219国道墨脱段,林木葱郁,一派热带风光。摄影/林非

高原内部,

一条条蜿蜒执着的公路深入大山沟壑之中

联络起边远的乡镇、村落。

如新的349国道从东北到西南,

穿越念青唐古拉山脉、山南河谷、羊卓雍错,

直抵日喀则的萨嘎县

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景观和文化之路。条条道路,

编织起了高原天路网。

冬季的念青唐古拉,峰峦莽莽,山舞银蛇,

349 国道蜿蜒向前,气势如虹、势不可挡。摄影/谢罡

走,去墨脱!

中国国家地理“中国最美公路”考察和拍摄团队

日前完成了青藏区域的拍摄。

从一路触摸318、349、219等国道,

遇见羊卓雍错、雅鲁藏布江,

仰视苯日神山、加拉白垒、南迦巴瓦,

探幽微于山野、村落,

访自然造化于风成沙丘、辫状水系……

朗县金东乡秀村,雪峰之下的唯美田园。摄影/谢罡

列山古墓群,气势宏伟,构筑奇特,

据推断该墓群建于公元7—9世纪的吐蕃时期。摄影/谢罡

苯日神山下,拉萨河汇入雅鲁藏布江。

两股水流色彩殊异、泾渭分明。 摄影/谢罡

米林县卧龙镇麦村沙丘,

随风而来的沙粒在山体一侧铺陈成唯美的曲线。摄影/谢罡

我们特别邀请了

曾长期在藏东南、尤其在墨脱工作、拍摄的
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签约摄影师、撰稿人 谢罡

一路同行,重返墨脱秘境、

感受和记录

公路延伸带来的山河变化。

谢罡

墨脱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角,

雅鲁藏布江在群山险峰中拐了个马蹄形的180度大弯。

就在这方圆百十公里的大拐弯地带,

雅鲁藏布江切割出了世界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。

墨脱北边耸立着7782米高的南迦巴瓦峰,

而南部最低处的江面海拔不到700米。

所有进出墨脱的人,

都能体会到数十公里内甚至几公里间

冷热寒暑的剧烈变化,

仿佛冬夏在瞬间就能转换。

在米林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处眺望南迦巴瓦峰。

上两图分别从不同高度拍摄,南迦巴瓦的卓然不群清晰可见。

摄影/谢罡

此次探访,令人激动的是,

我们沿着今年刚刚贯通的华能派墨公路深入墨脱。

2014年,进入墨脱的第一条公路——扎墨公路开通,

结束了墨脱不通车的历史,

然而从林芝出发经由扎墨公路进墨脱要耗时8小时以上,

而且堵车是常态,一堵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都有可能,

目前扎墨公路还在实行单双日进出的限行措施。

华能派墨公路

这条67.22公里路程、20亿元投资、

历经7年修筑的艰险道路,

从西北方向直入墨脱,

以约3小时车程代替了

曾经的数日艰险徒步之路,

从而成为

快速连接墨脱的生命通道。

派墨公路米林段属于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,林木资源丰富,

包括冷杉、云杉、高山松、落叶松、青冈和巨柏等林木品种,

是西藏保存最完好的的原始森林之一。

很早之前,便有工程师在地图上勾勒出一条

从派镇横穿多雄拉雪山,

沿多雄河谷通向墨脱的“直线”,

但要实现这一笔,难度极大。

白雪皑皑的多雄拉山口 摄影/谢罡

派墨公路墨脱段,即穿过多雄拉山后的路段

全部位于大峡谷地质构造剧烈抬升和强烈冲蚀切割区,

地形坡陡谷深,

沿线大型泥石流、滑坡等地质灾害年均10余次。

这里具有非常明显的冬季强降雪、夏季强降雨特点。

每年11月至次年5月,多雄拉山几乎被积雪覆盖,

道路最大积雪厚度可达8米以上。

每年4月至次年9月,

公路的汗密段至阿尼桥路段,

年平均降雨量3000毫米以上,降雨天数200余天。

多雄河源自多雄拉雪山融水,历经千百年冲蚀,

形成了深切的峡谷,派墨公路便是沿着峡谷蜿蜒而行。摄影/谢罡。

公路最高点多雄拉隧道出口,海拔3565米,

一出隧道口,满眼便是白色——

白雪覆地,与冷峻的山体形成鲜明对比。

多雄拉山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段主脊,海拔4200米左右,

派墨公路多雄拉隧道海拔约3500米,长约4.7公里,

以TBM(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)掘进。摄影/林非

多雄河水流在雪山宽谷之中蜿蜒。摄影/林非

派墨公路沿着深切的多雄峡谷而下,

直至海拔680米处的背崩乡,

尚未完工的砂石路面和森林、峭壁和峡谷间穿梭,

穿过还在进行施工的老虎嘴隧道后,

顺河流而下至解放大桥,

一路海拔落差达到2885米。

公路沿线气候多变,

雪崩、塌方、强降雨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,

蚂蟥、毒虫肆虐,

施工环境恶劣,建设难度远超平原地区。

派墨公路老虎嘴隧道还在施工之中。摄影/林非

华能派墨公路非常注重环境保护,建设者严格执行“不破坏,不扰动、不干预”的要求,实践出一整套生态保护及修复方案,将公路打造成“路在林中,林在路上,绿不断线,景不断链”一体化绿色生态空间。

图为派墨公路汉密一带的温带针叶林。摄影/谢罡

漫山遍野的高大乔木和灌木,叶芭蕉挺拔其间,

与翡翠般的流水,装点出一路风光。摄影/林非

雅鲁藏布江一江碧水浩荡而下。摄影/谢罡

高大的山脉阻挡了自印度洋而来的暖湿气流,

海拔高差所造就的复杂地形以及温度梯度

让派墨公路墨脱段呈现出复杂的垂直植被带分布,

从高山草甸、寒温带针叶林、落叶阔叶林、常绿阔叶林

一直到热带雨林等,一路纷至沓来,令人目不暇接。

随着海拔降低,野芭蕉树占据了林木的半数。摄影/林非

墨脱植被

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得

墨脱水汽氤氲,

清晨山间的或浓或重的晨雾,

江面上升腾的云海,

与滴翠的绿色、雄伟的雪山构成了

一幅幅唯美的画面。

清晨时分,从墨脱方向远眺,旭日点亮了远方的南迦巴瓦峰,

雅鲁藏布江上,云海缭绕翻腾。摄影/谢罡

在阳光和云雾滋润之下,引种自福建福鼎的茶树

在墨脱格林村的山地间舒展叶片。摄影/林非

一路走来,

村落房舍俨然

墨脱县城楼宇严整、花木扶疏,

人们在公园湖畔欢快地跳着锅庄,

温暖和美好溢于言表。

崭新的珞巴族村落,房舍俨然,茶园苍翠。摄影/谢罡

从空中俯瞰墨脱县城 摄影/谢罡

公路,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,

延伸着人们的视界。

一路走来,

我们感受并记录着 山川自然的美好

人们努力创造的 生活和生命之美。

摄制组在雅鲁藏布江畔拍摄

“中国最美公路”评选和传播活动

主办:《中国国家地理》杂志社

首席战略合作伙伴:中国移动·和彩云

携程旅行|携程社区

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

独家户外装备合作伙伴:探路者

技术合作伙伴:AIRLOOK

《中国最美公路》增刊已上市发行,

您可以在中国国家地理天猫旗舰店、等处买到。

中国最美公路

更多信息敬请联系

010-64842136

撰文/排版:林行止